寻找可爱的上海人 ——上海师大学生寻访团的暑期之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3-09-14浏览次数:1982



????■文/本报实习生莫颖怡记者何连弟

????烈日下的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一群大学生冒着高温在寻找他们心目中“可爱的上海人”。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以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为主题的大讨论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大家都在考虑能为上海新一轮的发展做些什么。由此,上海师大学生喊出了“关怀身边人,走向可爱人”的口号,开展了“寻百位可爱之人”行动。

????从6月28日开始,一个个胸前挂着“采访证”的“小记者”们出发了!到目前为止,上海师大学生寻访到的“可爱人”早已过百,他们中有在烈日下值勤的交通协管员,有在粪船上工作的环卫工人,有殡仪馆的遗体美容师,有港口重地的起重机驾驶员,有卢浦大桥总设计师林元培先生等等。这些可爱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岗位,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可爱事迹”。大学生们在活动中明白,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活跃着可爱的上海人的身影,他们构成了上海城市精神的坚实基础。

????最难忘的是过程
????在寻访可爱之人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在经历种种考验。上海师大01法政学院学生卢雁和00人文学院学生曹梁看到街上垃圾车开过时很多人掩鼻遮面,就想到去寻访那些常年和垃圾打交道的“城市美容师”。于是他们前往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经宣传处推荐找到了在粪船上工作了26年的女工朱武巧。虽然在正式寻访之前,有关领导就请他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他们跑到船上时还是被难闻的气味和滚烫的粪船甲板吓了一跳。而女工们最长要持续在船上吃、穿、住、行10天10夜,相比之下,曹梁他们觉得自己这次一个下午的“粪船生活体验”真的算不上什么了。

????01数理学院学生许凤铃寻访的对象是殡仪馆的美容师。小许是外地学生,对上海的道路不太熟悉。在去殡仪馆的路上她几次找人问路,大多数人都耐心地给她指路,可也有人感到很晦气,不肯搭理她,甚至骂她有毛病。费了不少工夫小许终于找到了龙华殡仪馆,但在化妆间的门口她还是犹豫了很久,甚至“连腿都在发抖”,不过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走了进去,在采访结束后她还主动和“留下最后的美丽”的美容师张宏伟握手告别。

????寻访队员董佳他们能够采访到卢浦大桥总设计师林元培,用他们的话说是“缠上去的”。他们在上海市政设计院吃了个闭门羹,但小董和同学没有放弃,他们每天都打好几个电话去联系,最后终于得到了林元培的电话。林元培先生倒是很客气,一开始说好有1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但没想到最后他和两位“小记者”谈了近3个小时,还为他们题了词“努力学好基础课”,让董佳他们感动不已。

????然而,寻访团的工作有时也常常因各种各样因素而“夭折”。他们中有的想找“南京路上好八连”,最后却得知他们已全连外出集训;有的想进单位了解情况却被挡在门外,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有的在两个街道之间来回跑了很多次,才发现寻访对象所在的老年大学因非典和装修已经停课……然而在沮丧之余,他们依然在坚持寻找着一个又一个“可爱人”的线索。正如一位队员感言:无论寻访结果如何,寻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所历经的磨练,又何尝不是这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学做可爱的上海人
????寻访队员走访的大多是一个个普通人,然而正是这些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感染了队员们。董佳他们在采访林元培先生的时候,林先生不停摇头称自己“不符合采访条件”,因为他坚持认为可爱的是建大桥的团体而不是他个人。林元培作为大桥的总设计师却如此低调,深深感染了两位寻访者。

????走在粪船上,曹梁和卢雁发现这群女工依靠自己的双手,营造了一个十分惬意的环境,船上栽着花花草草,还养着鱼。如今已经退休的朱武巧当年完全可以选择别的工作,但是她没有那样做,而是牺牲自己把美丽留给了大家。曹梁说:“我们每天都要生产出许许多多垃圾,但从没有想过,上海的天蓝、水清、地绿是谁创造的。”这一天的体验,是令他们终生受益的一次经历。

????01人文学院学生周顾真走上万吨巨轮采访了A级领航员孙陆明,这个职业可以说是海上国门接待外国友人的第一人,因而代表了国家形象。在这个平时颇神秘的职业背后,小周看到的是难以想象的艰苦:工作时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和风险,发生任何问题都要在30秒之内作出判断并解决;他们每个月的工作日达到了29——30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上岗”,有时甚至会在半夜里突然接到任务。孙陆明对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给小周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寻访可爱人”给了大学生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每一个“可爱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可爱之处”,亲身探访体验的大学生们更是从中体会到,尽管大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都是在为这个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2003年8月28日《文汇报》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