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 近日,德国工会联合会青年部发布了该国《2025职业培训报告》。报告显示,尽管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仍然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但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报告指出,71.6%的德国学徒对他们的培训感到满意,但认为职业指导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寻找培训岗位时,认为职业服务中心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有帮助的学徒比例明显较低,认为最重要的支持者是朋友和家人的比例升高。在选择公司时,年轻人最看重的是交通便利、积极的工作氛围、公平的工作时间以及合理的培训津贴。  报告显示了德国学徒获得培训机会的经济障碍:62.8%的学徒靠他们的津贴难以独立生活(自2020年以来增加了6个百分点),31.9%的学徒需要父母提供经济支持,12.7%的学徒除了培训之外还需要打工。为此,德国工会联合会青年部要求将法定最低培训津贴额外提高到平均集体协议培训津贴的80%。对于2025年开始培训的学徒来说,这意味着最低834欧元,而目前税前仅为682欧元。  “培训质量在一些重要领域有所提高。”报告表示,需要定期加班的德国学徒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处于32.3%的较高水平,特别是厨师(50.6%)、汽车销售员(49.1%)和银行职员(45.8
  • 振兴戏曲,需要向经典剧目学习,借鉴经典剧目的创演、传播经验。  一部中国戏曲发展史,主要是由若干部经典作品构成的。倘若没有南戏的“荆刘拜杀”《琵琶记》,没有元杂剧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赵氏孤儿》等,没有明清传奇的《鸣凤记》、“临川四梦”及《玉簪记》《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等,没有乾隆之后地方花部的《柳荫记》《秦香莲》《清风亭》《红鬃烈马》《狸猫换太子》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将相和》《群英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五女拜寿》等,我们还会因我们这个民族创造了这个戏剧形式而骄傲、自豪吗?  那么,什么才算得上戏曲的经典剧目呢?笔者以为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跨越时空。经历的时间越长、传播的空间越广,经典性便越强。二是为多剧种移植、改编。地方戏因其方言、俚歌俗曲的原因,多数局限于一个区域,如果为许多剧种改编,其受众范围无疑会扩大。三是能与时俱进。它会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不同时代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改变,青春常驻,历久弥新。  传承经典剧目的意义很大。  能向人们形象地展示中华民族的优
  •  中新社上海9月10日电 题:为什么说法国人饶家驹是“被遗忘的英雄”?  ——专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苏智良  中新社记者 许婧  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法国人饶家驹在上海城隍庙周边创立战时救护平民的难民安全区——上海南市难民安全区(也称饶家驹安全区),并延续至1940年6月,保护了30万中国难民,成为东方战火中的“诺亚方舟”。  饶家驹是谁?为什么说他是“被遗忘的英雄”?今天发扬和传承饶家驹的“大爱精神”有何意义?新近出版《饶家驹:被遗忘的英雄》一书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苏智良,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解答。饶家驹佩戴勋章照片。1938年2月12日,饶家驹获颁法国国家最高荣誉勋章。 (受访者供图)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您如何与饶家驹结缘?他在上海主要做了哪些事情?苏智良:约20年前,我读到了饶家驹的故事:这位1913年来到上海传教的法国神父,在中日激战之际,说服双方同意,在方浜路、民国路之间设立南市难民安全区。南市难民安全区建立第一天,先辟城隍庙、豫园、小世界及各学校、教堂为收容所
  • 陆建非 市欧美同学会顾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会长 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图:新华社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及国际社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纪念这个重要历史事件。“抗日”便成了各类对外传播和纪念活动中的关键词,如何更为准确地将这个词翻译成为英文,体现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性,直接影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首先,“抗日”是个缩略词语,除在特殊语境,“抗日”不宜译成“anti-Japanese”。英文“anti-Japanese”是“反对日本”“反对日本人”的意思,并不包含“侵 略”等信息。如果将“抗日”译为“anti-Japanese”,国外读者自然就会把所有与此相关的表述都理解为“反对日本人”,而不是反抗日本侵略者,此译法显然会引起误会,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抗日救亡运动”等,都会被理解为“反对日本人”,而不是正义的 “反抗侵略”的活动。其次,英文前缀“anti-”(即“反”)后面加上民族或人民构成的复合词,如“anti-American”、“ anti-Chinese”等,经常与非理性的、情绪化的事件或行为搭配,
  • 国际社会188比分直播二战的研究呈现出复杂的样态。以二战两大策源地的德国和日本为例。德国的主流政界和学界将对纳粹罪行的忏悔和承担责任内化为国家身份的一部分,其研究重点在于剖析纳粹如何上台、屠杀机制如何运作,以及普通人的责任。而在日本,执政党主导的历史研究成为保守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混合的产物。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从来就没有讲清楚过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和偷袭珍珠港;而是试图淡化侵略责任,强调广岛、长崎的“受害者”身份,其目的是通过重构历史来解除侵略国的道义包袱。这表明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日益抬头,并促发与其他二战受害国之间的“记忆战争”。当然,即使在日本,也有一批有良知的左翼和民间力量坚持反思侵略历史。被誉为“慰安妇研究第一人”的吉见义明教授30多年来,顶住各种压力,挖掘档案,揭露日本政府推行性奴隶制度的真相。松野诚也研究员长年收集侵华日军731部队有关档案、侵华日军细菌战史料等罪证,并多次捐赠给中国学界。各国应该以史为鉴,不能让扭曲的历史观成为煽动民族主义对抗的工具。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不仅是学术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它是亚洲邻国增进理解、避免误解与冲突的前提,也是向全世界宣示对二战公认结论和战后国际
  • 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对于中国抗战对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着墨甚少,大多数西方学者和作品忽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贡献。一项国际调查显示,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的公众各自认为本国对二战胜利的贡献超过50%(俄罗斯更高达75%)。这种认知的偏差,使得中国在全球二战史叙述中的地位被边缘化,难以获得公允的评价。于是,中国战场成了二战史上“最后一个被遗忘的故事”。在二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占二战全球伤亡人数的约三分之一,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自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独立支撑4年多的抗战,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结盟战略,使得日本无力配合德国作战,并迟滞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仍有超过半数的日军深陷于中国战场泥潭而无法脱身。这些史实如果被歪曲被遗忘,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公,也会混淆是非,助长某些势力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图谋。专家观点↑苏智良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
  • 2025年2月,法国公民马库斯(Detrez Marcus)携其外祖父劳伦斯(Roger Pierre Laurens)抗战时期拍摄的相册来华,拟捐赠于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两次赴淞沪馆对618张照片进行鉴定分类,淞沪馆对所有照片编号记录。经整理可知,相册照片包括:劳伦斯寄回法国的照片、他在上海拍摄的照片、朋友所赠照片。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接受劳伦斯相册捐赠,主要因相册中包含的部分相片记录了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在沪暴行。这部分相片中的其中几张与其他数据库影集中的照片重合,引发了对马库斯所捐相片真实性的些许质疑。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挑选了包含几张有争议相片在内的部分记录淞沪会战的相片,委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进行六项司法鉴定,结果基本确认照片并非伪造。通过照片背面笔迹与落款分析,可确认照片属劳伦斯所有。综合司法鉴定意见和相片的纸张、笔迹、冲印颜色等信息,可判断劳伦斯相册中记录淞沪会战的系列照片为当时通过翻拍等方式复制形成。尽管这部分照片非其亲摄,但劳伦斯留在翻拍照片背后的简介评论,反映了他对战争的看法以及日军暴行对在沪外侨的冲击。本文拟借助劳伦斯相册鉴定整理的过程,探寻劳
  • 刘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25年9月2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2025中法论坛:多元视角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召开。本次论坛采用线下会议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模式,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抗战研究会以及中国驻里昂总领事馆、法国索邦大学、法国卡昂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的40余位中外学者共同出席了此次学术论坛。本次论坛旨在以史为鉴,通过中法学者的深度对话,共同弘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正确二战史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会嘉宾合影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与中国驻里昂总领事馆于江总领事先后致辞。林在勇书记指出,本次论坛以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汇聚中法两国学者,探讨这段共同的历史。这既是一场学术盛会,也是一份使命担当。希望两国学者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现实智慧,将集体记忆升华为共同责任,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推动中法两国合作,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